近日,水果價格上漲話題引發(fā)熱議,“好荔害”“蘋果價格創(chuàng)十年新高”等現象被頻頻吐槽。從年初追求“車厘子自由”到“香椿自由”,再到追求更多品種的“水果自由”,大家紛紛調侃:初夏的味道,只有錢包知道。
水果到底貴了多少?
“漲是漲了一點,但沒有那么夸張。”華東地區(qū)*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負責人介紹,今年水果價格有所上漲,但在正常的價格波動范圍內。比如白糖罌荔枝去年8斤裝一箱80-90元,今年120元一箱,同比上漲30%。但目前荔枝處在上市初期,等到端午節(jié)前后大量上市,價格會有所下跌。
來自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顯示,今年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同比上漲2.5%,創(chuàng)近半年新高。其中,由于去年秋季北方水果欠收導致今年存量不足,鮮果價格上漲11.9%,拉動CPI約0.2個百分點。
“從國產水果看,獼猴桃、蘋果、荔枝等熱帶水果都漲價了,平均漲幅在20%左右。”相關人士分析指出,漲價的原因主要受天氣影響。今年全國大范圍遭遇異常天氣,如四川、海南、江浙滬一帶等,導致減產嚴重。像蘋果這種日常消費的大品,去年底也開始大面積減產,導致今年庫存較少,價格上浮。
物流企業(yè)相關負責人表示,農產品通常會有大小年,今年減產第二年一般會豐收。好比今年荔枝和蘋果較貴,香蕉、火龍果價格卻相對平穩(wěn),甚至有些下跌。
此外,隨著近年來水果消費結構發(fā)生變化,“精品水果”進入尋常百姓家,品質和檔次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價格上行。
“水果也好,糧食也好,都屬于農副產品,價格周期性波動是正常規(guī)律。”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沈健說,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是供求關系,量少時價格上升,量多時價格下降。
針對近期水果和豬肉漲價引發(fā)的通脹擔憂。沈健教授分析認為,從貨幣供應量來看,目前國內穩(wěn)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,而國際市場外幣占款也有所減少,短期內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較小。
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近日發(fā)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顯示,今年后期CPI將相對平穩(wěn)運行,全年漲幅將保持在預期目標范圍內。綜合興業(yè)銀行、海通證券、中信證券等金融機構首席專家的預測分析看,大多認為當前CPI趨勢屬于溫和水平,不構成通貨膨脹預期。
受訪專家表示,民生無小事,難以實現的“水果自由”雖為大家的一種調侃,但也反映出人們對基本消費品價格上漲的焦慮。有關輿論不宜對短期價格波動過度解讀,而應客觀、理性加以引導,減輕民眾不必要的焦慮與預期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