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看,借助物聯(lián)網,只要一部手機,瓜棚溫度、濕度數據就一目了然,遮陽、降溫可一鍵操作。”近日,站在福州昌育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的瓜棚里,該公司董事長鄭秀玉向記者講述起種瓜故事。
30年前,連江丹陽西瓜有“三少”——品種少、產量少、瓜農少;30年后,這里的西瓜皮薄汁多、甘甜爽口,受到兩岸食客的一致好評,丹陽還榮獲了“中國西瓜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
從一棵瓜苗起步
助建“西瓜之鄉(xiāng)”
好企育好瓜。
位于連江丹陽鎮(zhèn)山邊村的福州昌育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是一家知名育苗企業(yè)。成立于2013年,前身是連江縣裕友種苗圃,由臺商張鎧鑛和大陸妻子鄭秀玉一起創(chuàng)辦。它從一棵瓜苗起步,做成了如今的現代農業(yè)示范基地。
張鎧鑛出生于臺灣花蓮農家,自幼跟著父母在田間學習,起初覺得務農辛苦,讀了機械工程科。1996年,他來榕投資不銹鋼產業(yè)后,遇到了出生于連江廖沿鄉(xiāng)的妻子,現在已把福州當成了家園。
“一個姑娘家怎么會種瓜?一開始,老鄉(xiāng)并不看好我們。”鄭秀玉回憶道,“我們就免費贈送,挨家輔導,頭幾年是虧本生意。”
據當地瓜農介紹,在以前,西瓜怕重茬,重茬易得病、產量低,因此要年年換地,跟“游牧”一樣。
然而,鄭秀玉的嫁接苗種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。西瓜連年豐收,曾經的“吃瓜群眾”也紛紛認購。
“早晨6點起床,到田里逛一圈,一直忙到晚上。”經歷臺風、霜凍等考驗,鄭秀玉沒有放棄,辛勤耕耘著她的瓜園,成了“種瓜達人”。
之后,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,引進先進技術,建成智能育苗溫室大棚4000平方米,示范基地80畝,培育西瓜、苦瓜、番茄、辣椒、茄子等各種瓜果蔬菜,每年為市場提供種苗1500多萬株,成為福建省現代農業(yè)集約化育苗生產基地。
走進公司的播種室,記者見到了兩條滾筒式蔬菜花卉精量播種流水線。昔日的手工播種,被現代化的播種設備取代。*峰的時候,一條流水線可以實現每小時播種1200盤。
這些種子被送入公司的大棚中,在合適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條件下發(fā)芽。記者隨后又來到嫁接室。工人們將優(yōu)質的番茄種苗,嫁接到抗青枯、黃枯、根腐的砧木上,并通過套管固定。嫁接后的種苗會重新送入大棚養(yǎng)護15天,長成健壯的小苗,再交給訂戶。
張鎧鑛告訴記者,以前農民自己播種、自己嫁接,因為技術和條件的不足,成功率很低,而采用上述方式,再配合公司的專業(yè)化指導,成功率大大提高,種植成本大大節(jié)省。
鄭秀玉公司的發(fā)展,是丹陽西瓜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一個縮影。當地政府切實把“丹陽西瓜”品牌做大做優(yōu)、做響做強,從育苗、栽瓜、護瓜、賣瓜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做好服務。經過幾十年發(fā)展,丹陽已成為全省西瓜種植大鎮(zhèn),每年種植西瓜超過3000畝,并在2014年榮獲“中國西瓜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