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學博士走進田間地頭,指導施肥、選種,講解黑土保護;大型農機裝上信息化大腦,精量播種分毫不差;水稻智能化催芽,告別炕頭捂的原始方法……
正值春耕備耕之際,行走在黑土地上,一件件科技新事,勾勒了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的新畫面。
博士指導科技施肥
正值農資購買季,李艷梅將一張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,送到了黑龍江省嫩江縣伊拉哈鎮(zhèn)五四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張樹民的手里。兩人來到田間地頭,查看土壤墑情。
李艷梅是嫩江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土肥站站長,2009年她從東北農業(yè)大學博士畢業(yè),學的是植物保護專業(yè)。10年間,每到春季都是李艷梅*忙的時候,一些農民遇到種地難題,就會咨詢她。在李艷梅的手機里,有近百名農民朋友的號碼。
“根據土壤分析,這塊地鉀肥可以少上點,化肥、農藥相應減少一定比例,按綠色標準種植,減輕土壤板結。”李艷梅說,沒有深翻的地塊,就不要整了,采用免耕播種技術,春季易旱,這樣可以減少水分流失,起到保墑的效果。
原本張樹民還在想用不用整地,聽了李艷梅的意見,他有了決定。對于減肥,張樹民說,以前用肥都是憑經驗,感覺用肥多產量就會上去,可肥料增加不少,產量卻沒上去。今年張樹民決定改改老思想。
為了指導農民科技備耕,今年嫩江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中心組成5個農技服務小分隊,共29名農技人員。李艷梅是其中一個小分隊的負責人,她剛從鄉(xiāng)下回來,她說,農民渴望農業(yè)科技,她的職責就是服務好農民。
“智慧農機”*耕種
人勤春來早,檢修農機備耕忙。在黑龍江省孫吳縣樺林現代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院落里,大型農機排成一排。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正在檢修農機,他說,以前種地用的是小四輪,現在用的是裝上衛(wèi)星導航系統(tǒng)的大農機。
“比如自動精量播種機,將行距、間距輸入控制系統(tǒng),不用把方向盤,也走不歪。”吳德顯說,傳統(tǒng)播種所需種子按斤計量,自動精量播種按株說話,大大提高了播種的*度,減少種子浪費,節(jié)省了種植成本。
大型農機裝上信息化大腦,成為春耕生產提質增效的重要保障。黑龍江省遜克縣豐禾現代農機合作社購買了兩臺自動精量播種機,合作社理事長侯寶柱說,使用智能化大農機,使傳統(tǒng)的春耕生產,由粗放式轉向精細化、*化、數據化,為豐收奠定基礎。
在黑龍江墾區(qū),許多農場都擁有世界*的農機設備,配備了北斗導航衛(wèi)星定位系統(tǒng)、遙感系統(tǒng)等,這些技術集衛(wèi)星定位、自動導航、精量播種、變量施肥于一體,可以*完成深松、淺翻、整地、播種、合墑、鎮(zhèn)壓等六項作業(yè),旱田耕作從種到收實現了百分百機械化。
從馬拉牛耕到衛(wèi)星導航大農機,現代科技正在改變著黑土地傳統(tǒng)的耕作方式。
智能化催芽苗齊秧壯
春分剛過,在慶安縣久勝鎮(zhèn)久陽村,雖然還未開犁,但這里的稻農們已開始忙活。久陽村孫廣水稻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孫廣組織社員,將稻種送到久宏水稻園區(qū)智能化催芽車間。
孫廣說,以前都是在炕頭上捂,冷熱不均,出芽不齊。相比過去,智能化浸種催芽既方便又省心,從浸種到催芽僅用10天時間,節(jié)省了2至3天,而且芽勻、芽齊、芽壯,為培育壯苗奠定堅實基礎。
催芽箱一字排開,每個箱體寬約3米,高約2米,箱體外面都裝著溫度、濕度顯示儀。據久宏水稻園區(qū)技術負責人寇紅專說,浸種期間對水溫有嚴格要求,每個箱體都有多個感溫探頭,感溫探頭的數據傳輸到顯示儀上,然后再傳到電腦上,人工控制,實現了恒溫。
據了解,久宏水稻園區(qū)是慶安縣*的水稻催芽育種基地,每次浸種催芽500噸,今年預計為20萬畝稻田提供智能化浸種催芽服務。
黑龍江省是我國*的粳稻生產基地。近年來,該省不斷提高水稻生產科技含量,目前全省智能化浸種催芽基地已達1000多個,使水稻浸種催芽從小農經營邁向了智能化生產的新階段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