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牛欄坑肉桂”茶2.9萬元一斤、西湖龍井明前茶2萬元一斤、普洱老茶4萬元一餅,甚至連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眾茶葉也能賣到數(shù)萬元一斤……近年來,茶葉市場上頻現(xiàn)“天價”茶,以致專業(yè)茶友和普通消費者圍繞“天價茶”究竟是物有所值還是過度炒作的討論從未停止。同時,茶葉市場又頻頻曝出以假亂真、以次充好等亂象,卻鮮見權威的鑒定與查處。
不少消費者提出疑問:茶葉的價格和真假誰說了算?市場如何更好監(jiān)管?我們就此展開了調查。
數(shù)萬元一斤不愁賣
“*后兩斤‘明前茶’,再不買就只有等明年了。”日前,我們走訪重慶南橋寺茶葉市場,多個商家不遺余力地向顧客推銷著店中的“明前”永川秀芽、西湖龍井等茶葉。其中,價格*的是永川秀芽中的一款茶葉,為3000元一斤,而*貴的則是西湖龍井,價格達到了每斤1.5萬元。
一位店主向我們介紹,茶葉市場中的大部分店鋪,早在三月初就打起了“春茶上市”“明前茶”等招牌,由于春茶出現(xiàn)的時間短、數(shù)量相對較少,成本價也有所提高,因此零售的單價就上去了。
1.5萬元一斤的龍井雖貴,但和大紅袍相比,還是小巫見大巫。重慶的茶葉批發(fā)市場里,標價幾千元、上萬元的大紅袍比比皆是。更有甚者,一家大紅袍專賣店,有一款“鎮(zhèn)店之寶”——6.8萬元一斤的*大紅袍。該店負責人說:“這是由*古老的那幾株母樹嫁接的第二代茶樹產的茶,非常珍貴。6.8萬元一斤,我不是很想賣。”
“品質茶葉,價格不論多高,都有人買,甚至還會供不應求。”南橋寺茶葉市場上另一位店主周先生稱,懂茶和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,清明節(jié)前采摘的*撥新茶*為珍貴,價格高點也是理所當然。“今年我店中賣出好幾款單價超八千元的茶葉,而巴南區(qū)產的銀針,早已賣斷貨了。”
我們走訪發(fā)現(xiàn),在重慶的茶葉市場里,數(shù)千元甚至上萬元的*茶并不少見,并且這些天價茶并不缺買家,追捧之風有愈演愈烈之勢。
“天價茶葉,滿足了人們的‘身份需求’。”重慶一位“老茶官”告訴我們,這幾年來,人們的消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消費*茶的人越來越多。消費的人多了,茶葉的價格就水漲船高。
面對數(shù)萬元一斤的天價茶葉,不少消費者表示疑惑:好茶雖珍貴,但竟然能被冠以幾萬元一斤的價格,是否有點兒夸張?
“茶江湖”里炒作盛行
從事茶葉銷售已經十余年的王芳稱,如今茶葉市場的炒作之風盛行,所謂天價茶,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出來的。在一個沒有規(guī)范的市場里,茶的叫價隨意性也很強。“明前龍井賣到5000元左右一斤的價格還可以接受,我從來沒買過超過萬元價格的,龍井茶還沒有*到這個地步。”王芳說。
但也有茶商表示,昂貴的茶有其一定的價值,以西湖龍井為例,茶商先請懂茶的內行人到茶農家收購茶葉,知道這個茶葉產自什么區(qū)域、什么時間段、茶樹的年份,這樣就保證了茶葉的基本品質。然后,對茶葉進行精加工,接下來,就是對茶葉進行精挑細選,做到大小顆?;疽恢隆?初收購的每斤3000元的明前茶,8斤里挑一斤,成為*龍井;其次,再從每斤2500元、每斤2000元的里面進行挑選,它們每斤的價格就在1.5萬元至2萬元之間。“精挑細選之后,龍井茶不再是農副產品,而成*品。”
王芳告訴我們,決定一種茶葉是否價格昂貴有三個因素:樹種、工藝和保存,其中樹種和工藝是*重要的因素。中國的茶葉生產,還傾向于傳統(tǒng)種植和制作,強調產地、工藝和個性化差異;強調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茶師工藝的細微差別。
“某種程度上,茶是一個與文化、生活方式相關的消費產業(yè)。”重慶市消費者協(xié)會的工作人員劉女士認為,茶價很難用其成本來衡量。
中國茶葉流通協(xié)會常務副會長王慶曾指出,近年來,市場上天價茶、山寨茶、以次充好、以舊摻新等銷售“潛規(guī)則”頻現(xiàn),并且茶葉好壞、真假全憑專家一張嘴,這讓原本就缺乏科學評判標準的茶葉市場更加混亂。
*非遺傳承人葉啟桐說,靠炒作忽悠消費者,是對茶文化和消費者的傷害。
茶葉交易有待“標尺”規(guī)范
茶葉真假到底有沒有人說了算?茶葉品鑒論爭誰能“一錘定音”?茶葉價值到底誰來認定?
我們了解到,目前國內茶葉行業(yè)并沒有可以對茶葉真假、價值進行權威判定的機構,也缺乏科學的認定標準,關于品級、價格的高低,只是各家茶葉生產廠家自己根據(jù)質量等級進行評定,但“自說自話”的標準并不具備太大的參考和指導價值。
重慶一茶樓的負責人龐建說,由于目前我國沒有詳細的茶葉等級標準,茶葉的鑒別就成了一個難題。雖然相關部門也會對市場上銷售的茶葉進行抽檢,但主要是檢查茶葉農藥含量是否超標,以及包裝是否符合標準,而茶葉的質量抽檢力度由于檢測手段等原因顯得有些力不從心。
龐建還表示,盡管許多消費者都寄望于成立權威的茶葉鑒定機構,構建科學的茶葉標準體系,但因受中國茶葉種類繁多及具有鮮明地理特征的制約,很難建立統(tǒng)一的評判標準。
事實上,即使某些品種的茶葉已經有相應的評定“標尺”,但只能起到參考作用。例如鐵觀音,根據(jù)現(xiàn)行茶葉評定標準,雖有感官評級法,但并不能普遍適用,還要結合不同季節(jié)、不同山頭、不同風格的具體情況而論。
據(jù)介紹,國內茶葉市場目前存在的*問題是: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沒有很好地建立。很大一部分市場缺乏規(guī)范的管理制度,尤其在市場準入、商品質量安全管理、經銷商臺賬、索證索票、消費者投訴制度等方面都沒有很好地建立,無法建立產品的可追溯體系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質量問題,市場無法召回產品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。
“中國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,但還不是產茶強國。”有茶企業(yè)負責人向我們表示,中國茶產業(yè)缺少龍頭企業(yè)帶動,通過提高茶產業(yè)的集中度,建立標準化的工業(yè)模式,打造有影響力的茶品牌,可以促進市場整合,有利于推動茶產業(yè)更好地走向有序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