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正值荸薺收獲時節(jié),在南京市江寧區(qū)祿口街道楊樹灣社區(qū)的水田里,丁少華夫婦正穿著漁褲,跪在水田里采摘荸薺,臉上、頭發(fā)上,到處都是泥土,看著一個個棗紅色的“泥疙瘩”,笑容浮現(xiàn)在他們的臉上。
注意到,水田里的水在50公分左右,泥則有20公分深,走一步都特別費勁,更別提勞作了。只見丁少華手里拿著沖水泵,對著泥底沖水,荸薺在水壓的沖擊下一個個浮出水面。而妻子則跪在水里,快速地撿起一個個漂浮上來的荸薺,兩人配合默契,一會兒工夫,飄在水上的鐵盆就裝滿了荸薺。“種荸薺有一難,就是挖荸薺時整天跪著”,丁少華介紹說,水田本來就難走,加上水面低,只能“跪著”走,*下來,膝蓋受不了,遇上陰雨天氣,更是難上加難。“一畝田全部挖完大概要4、5天。”丁少華道出其中辛苦,他今年種植了40畝的荸薺,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采摘,還有10多畝沒有采,“手整天在泥巴里掏來掏去,被泥水泡得發(fā)白。”
丁少華說,他種植的荸薺不僅個頭大,而且好吃,秘訣在土里。開種荸薺前,在土地翻耕時,他就把菜籽餅、豬糞等有機肥施到土里,肥沃土壤;待到生長兩個月后,再施*。“這是天然無污染的肥料,比起化肥等效果好多了,畝產量達3000斤左右。”他開心地說,他種植的荸薺“供不應求”,基本上一出水就賣完了。
“今年荸薺價格還不錯,一斤能賣到3塊錢,產量也不錯,算是一個豐收年。”忙碌了一上午的丁少華一邊將荸薺搬上停在路邊的三輪車上,一邊說,種植荸薺苦,但利潤還是可觀的。說到這里,滿足的笑容洋溢在他的臉上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